Position: 王順生 >
Latest Articles
by 王順生
2011-01-11 13:39:36, Reply(0), Views(29)

員工管理和激勵是一個複雜的事情,有時讓管理者摸不著頭腦,甚至感到頭疼。銷售管理往往並非現場管理,遙控管理無形之中增加了管理的難度。輕鬆一下,看看以下的十個經典故事,也許你會領略到管理的另一種意境。 一、 分工 [故事] 一位年輕的炮兵軍官上任後,到下屬部隊視察操練情況,發現有幾個部隊操練時有一個共同的情況:在操練中,總有一個士兵自始至終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紋絲不動。經過詢問,得到的答案是:操練條例就是這樣規定的。原來,條例因循的是用馬拉大炮時代的規則,當時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任務是拉住馬的韁繩,防止大炮發射後因後座力產生的距離偏差,減少再次瞄準的時間。現在大炮不再需要這一角色了。但條例沒有及時調整,出現了不拉馬的士兵。這位軍官的發現使他受到了國防部的表彰。 [分析] 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科學分工。只有每個員工都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才不會產生推委、扯皮等不良現象。如果公司象一個龐大的機器,那麼每個員工就是一個個零件,只有他們愛崗敬業,公司的機器才能得以良性運轉。公司是發展的,管理者應當根據實際動態情況對人員數量和分工及時做出相應調整。否則,隊伍中就會出現“不拉馬的士兵”。如果隊伍中有人濫竽充數,給企業帶來的不僅僅是工資的損失,而且會導致其他人員的心理不平衡,最終導致公司工作效率整體下降。 二、 標準 [故事] 有一個小和尚擔任撞鐘一職,半年下來,覺得無聊之極,“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而已。有一天,主持宣佈調他到後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勝任撞鐘一職。小和尚很不服氣地問:“我撞的鐘難道不準時、不響亮?”老主持耐心地告訴他:“你撞的鐘雖然很準時、也很響亮,但鐘聲空泛、疲軟,沒有感召力。鐘聲是要喚醒沉迷的眾生,因此,撞出的鐘聲不僅要洪亮,而且要圓潤、渾厚、深沉、悠遠。” [分析] 本故事中的主持犯了一個常識性管理錯誤,“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是由於主持沒有提前公佈工作標準造成的。如果小和尚進入寺院的當天就明白撞鐘的標準和重要性,我想他也不會因怠工而被撤職。工作標準是員工的行為指南和考核依據。缺乏工作標準,往往導致員工的努力方向與公司整體發展方向不統一,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浪費。因為缺乏參照物,時間久了員工容易形成自滿情緒,導致工作懈怠。制定工作標準儘量做到數位化,要與考核聯繫起來,注意可操作性。 三、 體制 [故事] 有七個人住在一起,每天共喝一桶粥,顯然粥每天都不夠。一開始,他們抓鬮決定誰來分粥,每天輪一個。於是乎每週下來,他們只有一天是飽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後來他們開始推選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出來分粥。強權就會產生腐敗,大家開始挖空心思去討好他,賄賂他,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障氣。然後大家開始組成三人的分粥委員會及四人的評選委員會,互相攻擊扯皮下來,粥吃到嘴裏全是涼的。最後想出來一個方法:輪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後拿剩下的最後一碗。為了不讓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儘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認了。大家快快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 [分析] 管理的真諦在“理”不在“管”。管理者的主要職責就是建立一個象“輪流分粥,分者後取”那樣合理的遊戲規則,讓每個員工按照遊戲規則自我管理。遊戲規則要兼顧公司利益和個人利益,並且要讓個人利益與公司整體利益統一起來。責任、權利和利益是管理平臺的三根支柱,缺一不可。缺乏責任,公司就會產生腐敗,進而衰退;缺乏權利,管理者的執行就變成廢紙;缺乏利益,員工就會積極性下降,消極怠工。只有管理者把“責、權、利”的平臺搭建好,員工才能“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四、 表率
(Read All...)
(Read All...)
by 王順生
2011-01-11 08:37:40, Reply(0), Views(36)

有一個男人為了參加第二天的小學同學會,特地上街買一條新長褲。他回家穿上後,卻發覺長度多了幾吋。於是請求媽媽替他改。媽媽說,身體不舒服,想早一點休息,今晚不想改。於是改請求太太替他改。太太說,還有許多家事要做,今晚沒有時間改。於是改請求女兒替他改。女兒說,今晚跟男朋友約好去跳舞,沒有時間改。他想想,既然如此,明天穿舊的長褲去同學會也可以!
(Read All...)
(Read All...)
by 王順生
2010-12-26 17:43:26, Reply(0), Views(96)

閱讀好處 吳念真:花少錢見到名人
【聯合報╱記者莊宗勳/台南報導】
作家吳念真在台南演講提到創作歷程,廿歲時他投稿到聯合報副刊,獲得六百五十元稿費,讓他知道寫作是能賺錢的。 記者莊宗勳/攝影作家吳念真昨天到台南市文化中心演講,談到成為作家的經過。
他說,廿歲那年第一次投稿,獲得聯合副刊刊登,收到六百五十元稿費,「原來寫作能夠賺錢。」
本名吳文欽的吳念真,今年五十八歲,曾經連續三年贏得聯合報小說獎,寫過「悲情城市」、「多桑」等電影劇本。他昨天到台南舉行新書「這些人,那些事」的講座簽名會,吸引上百名讀者到場。
「閱讀的好處,就是能用很便宜的價錢跟名人見面。」吳念真自幼熱愛閱讀,習慣寫日記,練就好文筆。他讀國小時,作文就常拿高分,還有大人央求他幫忙寫信。
因為家裡的經濟狀況不佳,吳念真自當時的省立基隆中學初中部畢業後,就到台北找工作。
他曾到台北火車站附近的職業介紹所求職,對方表示要替他介紹書寫員的工作,付了三百元手續費,對方卻帶他到另一間職業介紹所,要吳念真坐在櫃檯,用同樣的方式欺騙民眾。
「我被騙了。」吳念真恍然大悟,馬上走人,對方竟打他一巴掌,還要求違約金六百元。
過了幾年,吳念真參加一個宗教見證會,竟看見當初欺騙他的人,在教友面前大談如何在上帝的庇佑下辛苦工作。
「簡直XXX」,吳念真說,「要讓大家知道對方的惡行」,於是就用這件事情寫了一篇小說,投稿到聯合副刊,獲得刊登,收到六百五十元稿費,也讓他明白寫作能夠賺錢。
「創作就是分享生命經驗。」吳念真鼓勵讀者,如果內心有痛苦、挫折,應該寫下來紓解情緒,「當你能暢談當初的痛苦時,代表你已經走出困境了。」
(Read All...)
(Read All...)
by 王順生
2010-12-10 21:46:08, Reply(0), Views(125)

大學生 課堂省話王、網路意見王
【聯合報╱記者李威儀/台北報導】
大學生愛上網發言,課堂上卻變成「省話王」?導演吳念真日前在世新大學演講時指出,現今大學生的通病就是在網路上意見多,但在課堂上都沒聲音,他去不少學校演講,問學生「有沒有問題?」都沒人提問,結果晚上回家上Facebook,才發現有很多當天聽講的學生來問問題,表示「大學教育有需要調整的地方。」
吳念真受邀擔任世新公廣系的一日業師,演講開場時謙虛地表示自己沒資格「當老師」,希望同學能主動發問,結果換來全場靜默,他直言「在網路上大學生誰都有意見,但面對面都鴉雀無聲,這表示我們的大學教育有需要調整的地方」。
吳念真說,現在獲取資訊的管道雖然多元、快速又方便,但不代表具有深度,對眼前的大學生是否能稱為「知識分子」也感到存疑,因為學歷不等於知識、知識也不等於智慧,人若沒有經過歷練,就算擁有知識也不會是智慧,他並坦言最怕遇到「覺得自己了不起」的新鮮人。
吳念真回憶,他國中時的暑假作業,有一次被規定要寫俄國名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經典名著《卡拉馬助夫兄弟們》讀後心得,結果他讀得痛苦萬分,不知如何下筆,當時一位不識字的礦工告訴他,如果一個十四歲的小孩就能讀懂,那這本書還算是經典嗎?讓他決定誠實面對,寫下自己實在看不懂的心路歷程,後來每位同學都交出滿滿的讀書心得,竟然只有他獲得滿分。
吳念真說,當時國文老師坦言自己都讀不懂《卡拉馬助夫兄弟們》,國中生怎麼可能寫下讀後感?因此稱讚他勇於面對自己的無知,並說偉大的書一定有偉大的理由,看不懂是因為人生歷練還不夠。「我們都要承認自己的淺薄」,他說,不懂裝懂就會顯得膚淺,大學生應該知道「自己持有的東西是什麼」,自知很重要,不要騙自己。
(Read All...)
(Read All...)
by 王順生
2010-12-02 08:46:12, Reply(0), Views(142)

大學生打工 王建煊:笨死了
【聯合報╱記者廖雅欣、王燕華/宜蘭縣報導】
監察院長王建煊昨天到宜蘭大學演講。他不談政治,而是批評大學生不買書,學生蹺課去打工,是「賤賣人生的黃金時間」,實在「笨死了」。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與宜蘭縣政府合辦「閱讀宜蘭‧學習型城市講座」,王建煊分享自己的閱讀經驗和讀書方法,接著感慨現在大學生不買書的問題非常嚴重,「只用印的,還不是整本印,是教到第幾章就印第幾章,這樣要怎麼讀書呢?」
他也談到大學生不應該不上課去打工,一小時賺八、九十元,賺了錢就花,「吃一頓牛排就花光光了」,實在太可惜,大學是多數人最後念書的黃金時間。
王建煊認為有些學生說打工是吸取工作經驗,這只是美化打工,真要累積工作經驗,踏入社會當新鮮人時,「第一年就可當成打工」。
他說,真的沒錢可以辦助學貸款,除非也無法貸款,最後才選擇打工。
宜蘭大學應用經濟與管理系三年級學生楊曹弘說,大學生打工情形普遍,雖然難免影響讀書時間,但還是要看個人生涯規畫,如果還要攻讀研究所,再打工,時間恐怕不夠,如果大學畢業就踏入職場,應該還好。
【2010/12/02 聯合報】
(Read All...)
(Read All...)
by 王順生
2010-11-18 17:37:42, Reply(0), Views(140)

需要協助處理資料的同學 速與我聯絡
100學年度碩士班甄試入學考試公告一、報名日期: (一)通訊報名:自民國 99 年 11 月 1
(Read All...)
(Read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