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例言

Last updated: Dec. 12, 2022


相關資源:

[科]例言 :

  • [編]例言
    • [摘]道宣律師以大乘義,釋通聲聞乘的四分律,其中最著者為南山三大部。
      • 弘一法師為在家居士所應學者編輯本書,計有宗體、持犯、懺悔、別行四篇,其內容主要擷取自南山三大部及靈芝律師對該部的註釋。
  • [編]數年已來,欲於南山律中摭挈其為在家居士所應學者,輯為一部,名曰南山律在家備覽
    • 老病因循,卒未成就。今先輯略編,別以流通。雖文不具足,義未詳釋,而大途略備,即此亦可闚見廣本之概致焉。
      • [釋]:拾起、摘取;:提、舉(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站)。
      • [釋]廣本:南山律在家備覽。
  • [編]所云南山律者,唐道宣律師終南山,後世因稱其撰述曰南山律。
    • 南山以法華、涅槃諸義,而釋通四分律。貫攝兩乘,囊包三藏、遺編、雜集,攢聚成宗。
    • 其撰述最著者,為
      • 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略云事鈔)、
      • 四分律含註戒本疏(釋南山所集含註戒本,略云戒疏)、
      • 四分律隨機羯磨疏(釋南山所集隨機羯磨,略云業疏),
      • 世稱為南山三大部
    • 雖正被僧眾學習,而亦兼明三歸、五戒、八戒等。 又法體、持犯等諸義章,亦多通於五、八戒也。
    • 逮及北宋,元照律師居錢塘靈芝寺,中興南山律宗。撰資持記以釋事鈔,撰行宗記以釋戒疏,撰濟緣記以釋業疏。
    • 今輯南山律在家備覽,即據已上諸書而為宗本,併採擷南山拾毗尼義鈔、釋門歸敬儀、靈芝芝苑遺編等,以為輔助。
    • 是編兼收南山、靈芝二家撰述,而唯標云南山律者,以靈芝撰述皆依南山遺範發揚光大,纘述相承,故唯標云南山律也。
    • 若爾,何以榑桑學者謂南山宗唯識、靈芝宗法華耶?
      • 答:是蓋唯闚一斑,未及全豹也。
        • 南山三觀雖與唯識近似,
          • 然如戒體顯立正義中云:是故行人常思此行,即攝律儀等。
          • 又云:今識前緣終歸大乘等。
          • 如是諸文,實本法華開顯之義,蓋無可疑。
        • 惟冀學者虛懷澄心,於南山、靈芝諸撰述等,精密研尋,窮其幽奧,未可承襲榑桑舊說,輕致誹評。
          • [釋]攢聚:緊密的聚集在一起。:繼承(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站)。
          • [釋]南山:指道宣律師 。法華經、涅槃經。大小兩乘:羯磨。榑桑:日本。
  • [編]南山撰述中引文,多以略稱。 其僅標
    • 律云或四分者,即四分律;十誦者,即十誦律;僧祇者,即僧祇律;五分者,即五分律;善見者,即善見律毗婆娑; 母論者,即毗尼母論;
    • 了論者,即二十二明了論,或此論疏;多論或婆論者,即薩婆多毗尼毗婆沙;伽論者,即薩婆多摩得勒伽;五百問者,即五百問論。
    • 以上皆律部重要之典籍。
    • 此外如善生,即優婆塞戒經;智論,即大智度論;成論,即成實論等。
    • 其所引文,每與現今流傳藏本稍有不同。或是古藏異本,或轉錄他師撰述中文,或為隨宜刪節,或以釋義參入。
    • 恐後之學者於是致議,故預辨明以遮疑難。
  • [編]南山、靈芝所釋法相名義,頗有與常途異者。是或別有所據,或隨宜會通。學者於此,未可膠執成見,應善分別觀之。
  • [編]是編分為四篇:一、宗體篇,二、持犯篇,三、懺悔篇,四、別行篇
    • 於篇中復分為門,再分為章、節、項、支、類、端、目,以示次第。其標分之名目,或依鈔、疏原文,或隨宜酌定。
  • [編]是編所錄諸文,雖或加刪節,而不失原文大意。於諸文末,註明出處。所指卷數,三大部及記據津刊會本,其他亦據津刊者言。
  • [編]錄寫諸文,皆於上下用『』記號,以示起訖。記號之中,若有雙行小註,皆是原文。或須別附以說明者,則於記號之外,以小字另行書寫。
  • [編]諸文上端皆冠以▲、△記號。
    • 冠以▲者,示此文別起;冠以△者,示與前義有所關係。
    • 其△記號下,有續云、又云之別。續云者,示此文與前段相續;又云者,示此文與前不相續,而義有關係。
  • [編]凡記文釋上鈔、疏文者,又戒疏釋上含註戒本文、業疏釋上隨機羯磨文者,皆與上文連寫,不冠以記號。或有旁引他文以釋者亦爾。
  • [編]諸文有稍難識別者,或數段文相續者,則於記中略錄科文。
    • 於大科旁加==記號,於小科旁加——記號。
    • 大科者,總括一段之文;小科者,於一段文中復加分析。
    • 若有數段文相續,而科文繁雜未易分辨者,別錄科表,以小字列於文後,俾備對閱。
  • [編]凡記中牒鈔、疏文,用◊記號,但易見者不標。又戒疏牒含註戒本文,或業疏牒隨機羯磨文者,亦復如是。
  • [編]凡別編錄圖表或附以說明等,皆低格小字而示區別。
  • [編]南山之文古拙,而義賾隱。後之學者,未可畏難,淺嘗輒止。宜應習覽,自易貫通。
    • [釋]:幽深玄妙的事物(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站)。
  • [編]養疴山中,勉輯是篇。偶有疑義,無書可考。益以朽疾相尋,昏忘非一。舛偽脫略,應所未免。率為錄出,且存草稿,重治校訂,願俟當來。
    • [釋]舛偽:錯誤(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站)。
    • [大藏經會謹識]
      • 謹案例言之末,泉州所藏原稿附記云:「二十九年歲次壽星  月  日,輯錄宗體篇竟,并識。沙門善夢,時年六十有一,居毗湖山中。」
      • 例言所謂養疴山中勉輯是篇者,即指宗體篇而言。其後續輯持犯、懺悔、別行三篇,一依宗體篇例。故大師寫定原稿寄滬時,刪此附記。
        • 茲仍依泉稿補識,俾可考見大師輯成是篇之時、地。
      • 又原稿寄滬後未即印行,大師復就泉州藏稿加以補正。故編校是書,參合滬、泉兩稿,互相補充。
      • 例如九二、九三兩頁,依事鈔所列二表,即從泉稿增入者。餘詳別行篇末附記。
      • 惟六頁八行無妨福善下,泉稿空一格,於例尤合。因已從滬稿製版,難以改正,并識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