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源:
[科]淨心誡觀法序(元照律師述)
- [法]太近至易無如自心,入死出生了不知覺,其體明瑩,其量包容,故使一迷遽生諸法。
- 其猶寶鑑,因明而像生;又若長川,緣澄而波動。
- 謂心異物,為物轉心,吸攬塵緣,積成勞結,淪歷諸有,沈屈己靈。
- 餘趣無知,人倫尠學,縱令聽習,多墮邪癡,奔逐名聞,封著知解。
- 至有江南、江北,走覓菩提;曲見、邪心,未嘗正直。野猿騰躍,家犬遲迴。
- 勞我聖師,提耳垂誨,曲留妙藥,的指病根。囊括兩(大、小)乘,津通萬行。
- 託彼親度,用表弘慈。囑使竊闚,特彰祕勝。深訶講論,苦勉修治。
- 然古德傳通,雙弘教、觀。諸部則以教開解,斯文乃以觀示修。既非無目而遊,豈是數他之寶。
-
須信!從真起妄,舉體現前。達妄即真,不從他得。淨心之要,覽者宜知。
- [釋門歸敬儀][科]正宗:(後)隨篇別釋:濟時護法:三寶相狀:一體三寶:伸問答以除疑執:
- 問曰:卿發斯言,欲何標據?念念總是識心,言言都非智略。如何依準,得一舉而騰九萬耶?
- 答曰:夫以聖道遠而難希,淨心近而易惑。
- 為山基於一簣,為佛起於初念;故萬里之剋,離初步而不登;三劫之功,非始心而罔就。是知行人發足,常步此心。
- 開示不由外來,悟入誠因內起。迷時謂禮外境,悟已還禮自心
。故經云:「心想佛時,是心是佛。」
- [釋]太近至易無如自心,入死出生了不知覺:淨心近而易惑。聖師、彼:道宣律師。斯文:淨心誡觀法。
[科]淨心誡觀發真鈔卷上(并序)(允堪
律師述)
- [鈔]夫學道者,以明己為本;立言者,以益物為宗。在昔聖賢,率循此二。
- 茲誡觀者,乃明己、益物之教乎。吾祖南山,雖託訓於慈忍,豈無意於將來
?
- 愚慶荷大師之道,凡二十載,所述諸科記,僅將百卷。噫著文字而忘理觀者,不亦病乎。今年四十有一,知浮世之過半,遂用此觀為治心之法。
- 一日講次,學徒有昧,復立言以暢之,勒成三卷,題曰:發真,欲使履於斯道,而發真歸源矣。若然,則又跂於日明己、益物得無意乎。
- 時慶曆五年歲次乙酉三月既望於錢塘淨住院講堂序
- [釋]跂:踮腳。跂望(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站)。
- [釋]南山、大師:道宣律師。慈忍法師。此觀:淨心誡觀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