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源:
[科]釋名篇第一:
[科]淨心:
- [法]淨心者,於汝現行煩惱諸部過患教修對治,令汝即時隨分解脫,垢染漸滅,心轉明淨,發生定、慧。
-
起於大乘清淨信心,趣向菩提種性住處。以今微因,後感當果。
- 是故教汝察病對治,興隆功業。修入信境,成決定根、力。
- 其三賢、十聖、無垢、妙覺四十二地,空宗真理,唯可知聞影像麤相;下地凡夫,力所未及,亦未能行。
-
今唯使汝淨除業鏡客塵、[目*壹]等,見汝身中少分佛性。汝可飲服般若甘露,洗蕩蓋、纏,漸顯淨心。
-
心若清淨,令眾生界淨。眾生既淨,則佛土淨。
-
始除煩惱,令戒清淨。戒既完具,定復清淨。以戒、定淨,令智慧淨。智既淨已,顯自身源。有此義故,名為淨心。
- 已下諸篇,治過雖別,同名淨心。
[科]誡、觀、法:
- [法]誡者,令汝識知對治初門,先除麤染根本惡業,知病、知藥,守心、慎口,勵己修道
,離過患,故名誡。
- 觀者,察義。
- 觀察此誡與佛法相應、不相應,及障道過患。名、字、句、偈,審諦思量
,如實解心,得誡本意。
- 又能隨順止、觀二門,此二法者,定始、慧初,生長一切禪支、道品,故名觀。
- 法者,即此誡文。首軸次第,慇懃曉示。欲使禁斷煩惱,止諸惡業,加行勝進,住不退心,故名為法。
- 下諸篇中,皆有此淨心誡觀法五義,當須知之。
- [鈔]觀此誡文,更推求佛意。若相應者可用,不相應者則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