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心誡觀法.申敬撰述

Last updated: Dec. 7, 2022


相關資源:

[科]申敬撰述:

  • [法]敬禮三寶藏,薩婆若法身。隨力誡初學,惟聖哀愍聽。
    • 時在隨州興唐伽藍,夏安居。撰令送泰山靈巖寺,付慈忍受持。
    • 凡三十篇,如左:
      • 釋名篇第一、序宗篇第二、五停篇第三、校量篇第四、自慶篇第五、
      • 善根篇第六、破戒篇第七、邪命篇第八、誑佛篇第九、造過篇第十、
      • 解脫篇第十一、食緣篇第十二、流轉篇第十三、不動篇第十四、過患篇第十五、
      • 心濁篇第十六、二報篇第十七、結使篇第十八、緣生篇第十九、安般篇第二十、
      • 相資篇二十一、因果篇二十二、止劫篇二十三、二諦篇二十四、心行篇二十五、
      • 菩提篇二十六、教化篇二十七、佛性篇二十八、福田篇二十九、受持篇三十。
        • [鈔]三寶:名雖是一,總含四種。
          • 故戒疏云:
            • 一、理體者,如五分法身為佛寶,滅理無為是法寶,聲聞學無學功德是僧寶;
            • 二、化相者,如釋迦道王三千為佛寶,演布諦教為法寶,拘隣等五為僧寶;
            • 三、住持者,形像塔廟為佛寶,紙素所傳為法寶,戒法儀相為僧寶;
            • 四、一體者,唯約心體,義分三相,如涅槃說三寶同性等,謂性本知覺為佛,性本寂滅為法,性本有河沙功德妙用與性一一相應和合無異為僧。
          • :梵云:俱舍,此云:藏,以含攝為義,謂三寶普遍含受無礙也。
            • 故起信論首伸歸敬曰:
              • 歸命盡十方,最勝業徧知,色無礙自在,救世大悲者(佛寶也,無礙即徧法界故);
              • 及彼身體相,法性真如海,無量功德藏(法寶也);
              • 後釋云無邊德藏僧(僧寶也)。
            • 故今言藏,義同彼論。
          • 薩婆者,智論云:薩婆是法 。復次得薩婆若,故名為佛。
            • 又思益經云:平等一切法,名薩婆若,聲聞、緣覺所不能及。
            • 又云:於一切法中無礙故,名薩婆若
            • 小遠云:此翻一切智。
          • 法身:小則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也;大則清淨法身
            • 所言清淨者,離垢出纏真如也,不為二障等所污故。即軌生物解,則具體、依、聚三義。
            • 軌生物解者,謂等覺位後解脫道中得自受用身時,根本智內冥真理有軌解之義。
            • 體、依、聚者,無垢真如為體,是義;與塵沙萬德及報 、化二身為依止,名義;有常、樂、我、淨積聚,名義 。
          • : 聽許。興唐:別名伽藍。
          • 第一至第二十九篇:自、他兼利為正宗分
            • 第一至第二十五篇:明淨身心自利行 ;
            • 第二十六至第二十九篇:順菩薩利自、他行 。
          • 第三十篇:付屬受持為流通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