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論]復次,
- 由五種相,建立有見諸法差別。何等為五?謂顯色故、形色故、表色故、眼境界故、眼識所緣故。
- 亦由五相,建立無見諸法差別;與上相違,應知其相。
- 復次,由五種相,建立有對諸法差別。何等為五?
- 一、各據別處而安住故;
- 二、於餘色聚容受、往來等業為障礙故;
- 三、為手、足、塊、刀、杖等所觸,便變壞故;
- 四、一切皆為諸清淨色之所取故;
- 五、一切皆為依清淨色識所緣故。
- 亦由五相,建立無對諸法差別;與上相違,應知其相。
- [披尋記]於餘色聚容受為障礙故,於往來等業為障礙故。
[論]復次,
- 即由五相,應知建立無見、無對諸法差別。何等為五?一、因緣故;二、據處所故;三、顯現故;四、無變異故;五、所緣故。
- 謂具威德三摩地俱諸色勝解,當知是名無見、無對色生因緣。
- 彼既生已,處所可得,是故名色。
- 雖不與彼十有色處自相相應,然得似彼自性顯現。
-
於餘色聚容受、往來等業非障礙住,又非一切清淨之色及依彼識所取境界,亦非所緣,是故說名無見、無對。
- 手足等觸不能損壞,是故說名無有變異。
- 又根本定,名具威德三摩地,此色是彼所緣,非餘。
-
譬如非一切心皆能變化,若所有心具大威德方能成辦,非所餘心。
-
此亦如是,要具威德極靜定心,方能為緣生此無見、無對諸色。
-
此如化色,亦非不具大威德心及不定心所緣境界,但是彼心所緣境界。
-
是名與上五相相違,當知建立無見、無對諸法差別。
[論]復次,由五相故,建立有漏諸法差別。何等為五?謂由事故、隨眠故、相應故、所緣故、生起故。
- 云何有漏法事?謂清淨內色,及彼相依、不相依外色,若諸染汙心、心所,若善、無記心、心所等。此有漏事,隨其所應,由餘四相說名有漏,謂隨眠故、相應故、所緣故、生起故。
- 若於清淨諸色,及於如前所說一切心、心所中,煩惱種子未害、未斷,說名隨眠,亦名麤重。若彼乃至未無餘斷,當知一切由隨眠故,說名有漏。
- 若諸染汙心、心所,由相應故,說名有漏。
- 若諸有事,若現量所行,若有漏所生增上所起,如是一切漏所緣故,名為有漏。
- 此中現在,名為有事;過去、未來,名非有事。
- 若依清淨色識所行,名現量所行;若餘所行,當知名非現量所行。
- 若內諸處增上生起一切外處,名有漏所生增上所起。唯彼所緣當知有漏。所以者何?
- 若緣去、來起諸煩惱,過去、未來非有事故,不由所緣說名有漏。
- 若現在事非現量所行,如清淨色,及一切染汙、善、無記心、心所,彼亦非煩惱所緣故,說名有漏。但由自分別所起相,起諸煩惱,非彼諸法為此分明所行境故。
- 由生起故成有漏者,
- 謂諸隨眠未永斷故,順煩惱境現在前故,於彼現起不如理作意故。由此因緣,諸所有法正生、已生、或復當生,如是一切,由生起故,說名有漏。
- 又從一切不善煩惱諸異熟果,及異熟果增上所引外事生起,如是一切,亦生起故,說名有漏。
- 又由無記色、無色繫一切煩惱,於彼續生;彼所續生,亦生起故,說名有漏。
- 如是名為由五相故,建立有漏諸法差別。謂由事故、隨眠故、相應故、所緣故、生起故。
- [披尋記]根所依處,名彼相依外色;外色聲等,名(彼)不相依外色。
- [披尋記]非彼諸法等者:前說去、來清淨內色,及一切染汙、善、無記心、心所,名彼諸法。若緣彼時,唯是自心分別之所起相,爾時意識行不明了,是故說彼不為意識分明所行境界。
- [披尋記]此中且約欲界諸異熟果,及彼增上所引外事,由生起故,說名有漏,是故說從一切不善煩惱而生。
- [披尋記]此中更顯色、無色界諸異熟果,由生起故,說名有漏,是故說由無記色、無色繫一切煩惱,於彼續生。
[論]復次,由五相故,建立無漏諸法差別。何等為五?
- 一、有諸法離諸纏故,說名無漏。謂一切善、無記心,心所所依、所緣諸色,及善、無記諸心,心所。
- 二、有諸法隨眠斷故,說名無漏。謂已永斷見、修所斷一切煩惱,所有諸善,及一分無記造色,若諸無記、若世間善諸心,心所。
- 三、有諸法由斷滅故,說名無漏。謂一切染汙心,心所,彼不轉故,說名無漏。由彼不轉,顯了涅槃,即此涅槃說名無漏。
- 四、有諸法是見所斷斷對治故,自性解脫故,說名無漏。謂一切見道。
- 五、有諸法是修所斷斷對治故,自性相續解脫故,說名無漏。謂出世間一切修道及無學道。
- 當知是名由五相故,建立無漏諸法差別。
- [披尋記]善身、語攝色處、聲處,名善造色。四無記中,但取威儀、工巧,是名一分無記造色。此中唯約無學相續為論,說已永斷見、修所斷一切煩惱。
- [論,卷第83]復次
- 初善者,謂聽聞時生歡喜故。
- 中善者,謂修行時無有艱苦,遠離二邊依中道行故。
- 後善者,謂極究竟離諸垢故,及一切究竟離欲為後邊故。
- 義妙者,謂能引發利益安樂故。
- 文巧者,謂善緝綴名身等故,及語具圓滿故。
- 純一者,謂不與一切外道共故。
- 圓滿者,謂無限量故,最尊勝故。
- 清淨者,謂自性解脫故。
- 鮮白者,謂相續解脫故。
- 梵行者,謂八聖支道。當知此道由純一等四種妙相之所顯說。
- 諦聽者,謂於如是相、法勸令審聽。
- 應善懇到者,謂勸令無倒、無間、殷重如理思惟。
- [披尋記]廣大善巧無邊無盡,名無限量。能為他義及為俱義,名最尊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