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updated: Aug. 14, 2025


瑜伽師地論卷第45導讀

相關資源:

[科]持:菩薩行:菩薩菩提分法:菩薩修正四依:

  • [論]云何菩薩修正四依?
    • 謂諸菩薩為求義故,從他聽法,不為求世藻飾文辭。菩薩求義不為求文而聽法時,雖遇常流言音說法,但依於義,恭敬聽受。
    • 又諸菩薩如實了知闇說、大說;如實知已,以理為依,不由耆長、眾所知識補特伽羅、若佛、若僧所說法故即便信受,是故不依補特伽羅。
      • 如是菩薩以理為依,補特伽羅非所依故,於真實義心不動搖,於正法中他緣匪奪。
    • 又諸菩薩,於如來所深殖正信、深殖清淨,一向澄清;唯依如來了義經典,非不了義。了義經典為所依故,於佛所說法毗奈耶不可引奪。
      • 何以故?以佛所說不了義經,依種種門辯本性義,猶未決定,尚生疑惑,非了義故。若諸菩薩於了義經不決定者,於佛所說法毗奈耶猶可引奪。
    • 又諸菩薩,於真證智見為真實,非於聞思但識法義非真證智。是諸菩薩如實了知修所成智所應知者,非唯聞思所成諸識所能了達。
      • 如實知已,聞如來說最極甚深所有法義,終不誹毀。
    • 是名菩薩修正四依。
    • 依正四依善修習故,略顯四量,謂所說義、正理、大師、修所成慧真實證智。
    • 又諸菩薩一切四依為所依止,精勤發起正加行故,於出要道明了開示,無有迷惑。

[科]持:菩薩行:菩薩菩提分法:略說菩薩止觀:

  • [論]此中菩薩即於諸法無所分別,當知名。若於諸法勝義理趣如實真智,及於無量安立理趣世俗妙智,當知名

    • 此中菩薩略有四行,當知名
      • 一、勝義世俗智前行;
      • 二、勝義世俗智果;
      • 三、普於一切戲論想中無功用轉;
      • 四、即於如是離言唯事,由無有相無所分別,其心寂靜,趣向一切法平等性、一味實性。
      • 由此四行,是諸菩薩止道運轉,漸次乃至能證無上正等菩提智見圓滿。
    • 此中菩薩略有四行,當知名
      • 謂即四行止道前行,於一切法遠離增益不正執邊,遠離損減不正執邊,及與隨順無量諸法,差別安立理趣妙觀。
      • 由此四行,是諸菩薩觀道運轉,漸次乃至能證無上正等菩提智見圓滿。
    • 是名略說菩薩止觀

[科]持:菩薩行:菩薩菩提分法:菩薩所修正願:

  • [論]云何菩薩所修正願?
    • 當知此願略有五種
    • 一者、發心願,二者、受生願,三者、所行願,四者、正願,五者、大願。
    • 若諸菩薩,於其無上正等菩提最初發心,是名發心願
    • 若諸菩薩,願於當來往生隨順饒益有情諸善趣中,是名受生願
    • 若諸菩薩,願能無倒思擇諸法,願於境界修無量等殊勝善法,是名所行願
    • 若諸菩薩,願於當來攝受一切菩薩善法,攝受一切所有功德,若總若別所有正願,是名正願
    • 菩薩大願,當知即從正願所出。此復十種
      • 若諸菩薩,願於當來以一切種上妙供具,供養無量無邊如來,當知是名第一大願。
      • 若諸菩薩,願於當來攝受防護諸佛世尊所有正法,傳持法眼令無斷壞,當知是名第二大願。
      • 若諸菩薩,願於當來從覩史多天宮降下,如前乃至入大涅槃,當知是名第三大願。
      • 若諸菩薩,願於當來行一切種菩薩正行,當知是名第四大願。
      • 若諸菩薩,願於當來普能成熟一切有情,當知是名第五大願。
      • 若諸菩薩,願於當來一切世界皆能示現,當知是名第六大願。
      • 若諸菩薩,願於當來普能淨修一切佛土,當知是名第七大願。
      • 若諸菩薩,願於當來一切菩薩,皆同一種意樂加行趣入大乘,當知是名第八大願。
      • 若諸菩薩,願於當來所有一切無倒加行皆不唐捐,當知是名第九大願。
      • 若諸菩薩,願於當來速證無上正等菩提,當知是名第十大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