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皇志在雲林科大]

課程--設計史學

  期初作業:
    
盧毓駿建築作品之式樣分析

 2002.10.30.
設計學院空間設計系 會議室

壹、前言   貳、作品之式樣分析    參、同時期作品特色比對  肆、與蔡一夆論述作比對  伍、結論

『設計史學』課程第一次作業
董皇志  

---------------------------

伍、結論

   5-1 比對後心得

5-1-1 申論中國建築的四特點。(a)倫理思想的表現:關於空間格局正的間架與室內裝飾傳家格言。(b)天人相應的哲學表現:以房屋和花園借景入勝,使人可接近自然、利用自然、享受自然,見其天人思想。(c)人性哲學思想的表現:對稱的平衡為秩序的最高準繩,中國建築都取對稱布置,但花園布置就採取自然式、拒絕幾何,深深得統一中應有變化,變化中求統一的美學。(d)簡單樸實和機能主義的表現:中國傳統建築結構上自然的外表,常有「忠實表達」的方式,正是與現代主依義相應的簡單樸實表現!

5-1-2 隨人自得的遊走中國/西方之際。盧氏言:「吾人既不泥古亦不襲今,﹍﹍所冀能融會貫通建築新精神於吾國傳統建築之中,﹍﹍就『復興』兩字而云,見解亦至不相同,其厭復興者,認為復興即屬仿古主義、折衷主義,乃至無進步之主義。彼輩認現代建築故與舊日建築完全為兩回事,實建築之新時代進步,傳統建築毫無足談。其然乎?豈其然乎?直至今日即西方學者亦知新時代建築與西方文藝復興固不無關係。蓋文化實有其生命與連續性也。」指出盧氏自己一貫的想法,認為成熟的文化形式需歷世紀才能結晶,(比較盧氏建築不成熟的形式或與其試驗性格相關)。這其中對傳統的理解與延續的看法,其實也接近「隨人自得」的觀念!

故在戰後初期的歷史脈絡裡,復古式樣仍是為了「深入人心」、安撫鄉愁的慰藉,對當政者則是不可或缺的正統中國象徵,在建築形式上的具體再現;而防空當然是「戰亂時代」最重要的機能。從現代主義觀之,盧氏建築外部的復古細部與傳統琉璃瓦屋頂,以及對稱形式都無法被認同為傳統的轉化;相反地,傳統古典主義者則認為盧氏略顯粗糙的傳統式樣與相異布雜學院的空間形式顯然又不合於古典宮殿形式規範的。典範各據其位,各取角度的批評,盧氏在此可說是兩不著邊的。

5-1-3 防空建築學----構造上與形式上的理想主義。防空建築設計不僅止於從結構技術與形式考量滿足防空需求,亦有意識地在追尋幾何形式的原型。模型顯示的是一個在形式與構造上安定穩固的基本圓錐幾何形體,圓錐型外環迴旋而上的坡道一方面作為建築物防空的「螺旋式屋頂」,也形成了連續的「錯縱之平台」,符合以多層樓版消減炸彈侵力,取代厚重屋頂之耐炸防禦功能。在現代建築的造型主張上,螺旋式坡道所形成的外部形式與內部空間,也符合盧氏所說現代建築要素之一的「機動性」之動態感,正是一個在形式與機能上考慮周詳的防空建築設計。

5-1-4 幾何原形與的追求。盧氏建築系列作品裡的幾何構成脈絡作為「傳統/現代」的一個主要素,可以看到它貫通在盧氏光復後的大部份作品當中。幾何代表盧氏心目中最高的秩序、自然的法則與「永恆美」,且是力學結構上最穩固的。而不管單體或套接的基本幾何型體的形式特性:對稱、十字對稱、乃至多軸對稱,它們形式完整、四面八方皆正,不管遠近很容易形成視覺焦點,若再加上外表的復古形式,便很能符合時代精神性、紀念性的意象塑造。如前所述:「在盧氏廣義的「有機」概念裡,這些都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機能的一部份。它們成為盧氏在當時代意識裡複雜同構的一體。」

 總言之,如陳其寬在談到盧毓駿時曾說:「盧毓駿的情況則不大一樣,盧先生是有點個性的,他很想出主意作點新東西出來,.…我想這些人裡面,在精神上比較可佩的還是盧先生」。在學術界又兼為建築師,盧毓駿是旗幟鮮明的打出”中國現代建築”的標誌,志在”將新精神新材料打入建築”,作為創造新建築形態的泉源,同時又”繼起中國傳統之文化生命”。

 

[回首頁]   [上一層]][上一頁][下一頁][[下一層]